更生教师胡敏师德演讲稿——更生的传承

2019-05-24

编者按:更生学校按市教育局的要求,开展了师德演讲活动,胡敏老师结合自己15年的教学历程,写出了《更生的传承——不忘初心,立德树人》的演讲稿,文章挖掘师德典型故事,讴歌师德典范,弘扬时代高尚师德,彰显优良师德师风的传承,表现人民教师不忘初心、立德树人高尚的师德情怀和优秀品质,是一篇用心用情、真实感人的文章。


更生的传承

——不忘初心,立德树人

胡   敏

QQ图片20190524155010.jpg

许多学生问过我“你为什么要当老师呢?尤其还是在更生当老师?”伴随问题而来的,常常是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。我听得出他们的不解,甚至也听得出其中善意的打趣,是啊,教师总是相对清贫些的,而更生的老师,似乎更加地忙碌而清贫。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年轻人们,能坚守这份清贫,坚守这个岗位的,似乎越来越少。而我,却已在这儿工作生活了15年。时光匆匆如流水,却又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。

还记得初到学校应聘,和校长两小时的交流,所谈所讲,是校长办学的理念,是我对教师职业的憧憬。我看到了这个尚还负债的学校对学生赤诚的爱---再难也要坚持为贫困的孩子免费提供学习的机会,再苦也要保证每个孩子能得到最大的关爱。在那一刻,我就已经知道,留在这里会很辛苦,但我更能感觉到,留在这里,我才能真正成为我梦想成为的那个人。什么是师德?是校长的这份“书生意气”,是学校对学生的殷殷之情。

还记得,我的师傅张新仪老师和宋玉莲老师,两位六十多岁的老教师,却总是精神奕奕。张老师每一次外出吃饭,总不忘给贫困的学生打包,让孩子们能时不时有一些打牙祭的机会。遇上学生家里有事,她总会默默地出钱出力,却低调得恨不得没人知道才好。宋老师教了三十多年的英语,娴熟地几乎每篇课文都能背下来,却还时刻不忘向青年教师们学习新技能新方法,每学会一项便高兴得像个孩子,恨不得立马能用到教学中去。还有特级教师孙毓松孙老师,学生们戏称“科学怪人”。为了追求高品质的课堂、高效率的讲解,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的教学教案。你会看见奇葩的西服配了短裤,你会听到厕所里传来哇啦哇啦的背课案的声音。也许在有些人看来,这是多么“傻气”的一群人呀!可正是他们的赤子之心,为学生无私奉献,教学上力求精益求精,才让那么多调皮的、难管的、贫穷的孩子们,人生从此大不同!“三寸粉笔,三尺讲台系国运;一颗丹心,一生秉烛铸民魂。”什么是师德?是这份忘我地投入,是这片无微不至的关怀!


QQ图片20190524163734.jpg

宋玉莲老师(左)、胡敏老师(中)、张新仪老师(右)在更生20年校庆上的合影


还记得很多很多……而这,就是更生办学以来所形成的师德师风的传承!校长的引领,老教师们的榜样,给我们、给学生们,上了最生动的一课!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。”这份传承到了我们的手中,便成为了沉甸甸的责任。这份责任让我们知道,我们要用我们的生命来影响、来点亮更多孩子的人生!于是,有了无数次工作到深夜,只为备好每一堂课,讲好每一道题;有了无数次落泪,为着学生们的淘气、不省心,更为着他们的成长与体贴。我也开始习惯外出吃饭要打包,开始习惯时刻心里记挂着那一群人,开始习惯懵懂的孩子慢慢成为谦谦君子,也开始习惯鬓边白发渐增。

陶行知先生说:“先生之最大快乐,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。”而我更想说,教师之乐,在于参与他们的成长——看着他们从懵懂少年,变成未来各行各业中的担当者;教师之乐,在于守护他们的成长——为他们指引道路,让他们能走出更宽广的人生;教师之乐,更在于培养出一代代的“同路人”——携手同行,传承理想,放飞希望!我骄傲于我是一名老师,我更骄傲于我接过了更生的这份传承——不忘初心,立德树人!

2019年5月16日


版权所有©乐山更生学校 地址: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龙马路333号 电话/传真:0833-2501356

蜀ICP备16001373号-1